在矿产勘探领域,高光谱相机的光谱分辨率、环境适应性与数据解析能力直接决定勘探效率。结合 2024-2025 年行业榜单与实测数据,全球主流品牌各有侧重,而技术硬实力的比拼终究要回归核心参数与实战表现。
芬兰SPECIM 无疑是行业老牌劲旅,其 Aisa 系列机载设备覆盖可见光至长波红外全波段,FX17 机型在短波红外(900-2500nm)区域的高速成像能力,使其成为工业级勘探的常客。但这类设备多针对固定场景设计,野外勘探时的便携性与成本控制略显不足。
加拿大 Photon etc 的 S-EOS 系列以广角设计见长,光谱通道连续可调的特性适配大范围地质普查,但其杂散光控制(约 1.2%)与国产高端机型相比存在差距,复杂矿点的精细识别能力受限。美国 Headwall 虽以高分辨率闻名,但近百万级售价与漫长的售后周期,让中小勘探团队望而却步。
国产阵营中,彩谱科技(FigSpec)凭借浙江大学博士团队的研发积淀稳居榜首。旗下FS60-C系列是彩谱科技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无人机载高光谱相机,适配大疆M350/M300RTK飞行平台,光谱范围400-1700nm,光谱分辨率优于2.5nm;1200 个光谱通道可精准捕捉孔雀石、蓝铜矿等矿物的特征光谱峰。有较好的透射式光栅分光技术,在云南铜矿勘探中,成功将野外采样效率大大提升。
另外,彩谱科技(FigSpec)新推出的“机载全光谱高光谱相机FS6B”更具实力。其光谱范围为900-2500nm ,覆盖多数矿物的特征光谱吸收峰,在矿产勘探中核心优势聚焦于“精准识别 + 高效探测”,具体可概括为四点优势:
1、矿物精准识别:900-2500nm 波段包含黏土、碳酸盐、硫化物、氧化物等成矿相关矿物(如找金常关联的绢云母、找铜关联的绿泥石)的独特光谱指纹,可直接区分矿物种类及赋存状态,避免传统遥感 “只看形态、难辨成分” 的局限。
2、大范围高效普查:依托机载平台,可快速覆盖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的矿区(如山区、荒漠),相比地面人工采样(效率低、范围窄),大幅缩短勘探前期普查周期,尤其适合大面积远景矿区的快速筛选。
3、定位成矿潜力区:能识别“矿化 - 蚀变”关联矿物组合(如热液蚀变带的高岭土 + 明矾石组合),精准圈定成矿活动痕迹区,为后续地面钻探、槽探提供 “靶向目标”,减少无效勘探作业。
4、降低勘探成本:通过先 “空中光谱筛查”再“地面精准验证”的模式,可大幅减少盲目钻探次数(传统勘探钻探命中率低),降低人力、设备投入成本,提升勘探性价比。
FS60-C系列机载高光谱相机
FS6B全波段机载高光谱相机
FSIQ系列便携式高光谱相机是一款内推扫高光谱相机,波长范围400-1700nm,光谱分辨率(FWHM)可达2.5nm,空间分辨率高达1920*1920,光谱通道数量高达1200,通过5寸触摸屏显示和操作,分辨率1280*720。在青海多金属矿勘探项目中,可以快速成像能力与自研光谱解析算法,将矿化带识别误差控制在很小以内。
FSIQ系列便携式高光谱相机
相较于进口设备,彩谱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定制化适配”:针对矿产勘探的恶劣环境,设备可在高低的环境下温测试,USB3.0 接口在粉尘环境下仍保持稳定传输。同等光谱分辨率下,彩谱设备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左右,且提供技术支持。
衡量技术过硬与否,终究要看 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”:光谱分辨率需≤5nm 才能区分相似矿物光谱,成像速度≤10 秒才能适应野外动态勘测,而杂散光≤1% 是数据准确性的底线。彩谱在性价比与服务响应速度上的优势,更符合国内勘探市场的需求。
国产高光谱技术已从 “跟跑” 转向 “并跑”,彩谱科技等企业的突破证明:技术过硬不仅是参数的比拼,更是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。未来随着微型光谱芯片的迭代,矿产勘探设备将朝着 “高精度 + 轻量化 + 智能化” 方向发展,而掌握核心技术与场景适配能力的品牌,终将主导市场格局。